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 定價93.00元
  • 8 折優惠:HK$74.4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中國)台灣武俠小說史(上下)【作者限量簽名套書】書衣收藏版◎隨書收縮出貨【首刷附贈:《新武俠一甲子:名家名作風雲》

(中國)台灣武俠小說史(上下)【作者限量簽名套書】書衣收藏版◎隨書收縮出貨【首刷附贈:《新武俠一甲子:名家名作風雲》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025475
林保淳
風雲時代
2022年4月20日
367.00  元
HK$ 367  






ISBN:9786267025475
  • 叢書系列:武俠風雲系列
  • 規格:平裝 / 1520頁 / 15 x 21 x 8.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武俠風雲系列


  • 文學小說 > 文學研究 > 華文文學研究











      ◎新書發表會,預定4/15於臺灣師範大學語文視聽室pm2:00~4:00舉辦(如因疫情異動,請依風雲書網公告為主)

      ●「武林百曉生」中華武俠文學會會長林保淳教授七十萬言著作,武俠迷必收藏之經典。

      ●兩岸三地學者共同推薦

      ●《中國台灣武俠小說史》武俠全紀實

      ●內文含兩百多幅當年報章雜誌、封面等相關珍貴圖片

      ●附武俠名家點將錄

      ●武俠名家年表

      ●隨書收縮出貨*首刷贈品名稱:《新武俠一甲子:名家名作風雲》(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贈品尺寸:菊32開(10.5*14.5*1.52CM) /304頁/380公克

      贈品材質:書封設計採復古藍仿線裝

      贈品說明:「新武俠一甲子 名家名作風雲」



      本冊所呈現者,是林保淳教授與武俠評論名家陳墨分別對台、港武俠名家名作述評的撮要示例,供對武俠文學確有興趣的讀友收藏、參考。陳墨所著的《中國香港武俠小說史》將於八月出版。首刷限量贈品書封設計採復古藍仿線裝,開本為菊32K,如同武俠秘笈般的隨手小冊。



      中華武俠文學會會長林保淳教授積三十年苦工、閱數百部原典、清數十年源流、析幾十家特色,費兩年時間,成七十萬言著作,斟酌損益,自作新裁,《中國台灣武俠小說史》溯源別流、考鏡風格,從作者到作品、讀者到社會,剖分研析、縱橫議論,為一甲子以來的台灣武俠文學與文化,一錘定音,為通俗武俠小說的研究,開了新的里程碑。



      ※收錄名家:

      帶領世紀新潮的古龍�家喻戶曉的臥龍生�文筆典麗,詩才佳妙的諸葛青雲�以樸實厚重獨樹一幟的司馬翎�筆力矯健、姿采動人的司馬紫煙�以復古當寫實的雲中岳…等



      武俠小說曾經的歲月、曾經的繁華,都是應該深深刻鏤的

      只要江湖還存在的一天,武林舊夢就永遠不會消歇



      武俠小說屬通俗小說的一環,自古以來,中國社會對通俗小說向來鄙為「小道」,清代以來的碩學宿儒,開壇授業,往往列「淫詞小說」為厲禁,各地督府,對此亦深懷凜惕,查禁、銷燬,時時而有,儘管通俗小說始終受到中下階層民眾的歡迎,亦不乏有知名文人為其聲援,但就整個社會輿論的走向而言,幾乎可以說是一面倒的以貶抑、批判的態度,加以否定,不是視為「閒書」,就是目為「毒物」。在此等氛圍之下,武俠小說的流行,不僅遭到社會各界人士的反彈,閱讀武俠小說也幾近於等同「不肖」的代稱。一九六○年代的武俠讀者,共有的經驗,往往就是如何千方百計的逃躲家長、師長的嚴格檢查,夏夜於棉被中用手電筒照明、將武俠小說層層掩蔽、偷竊回被沒收的小說……,不一而足,既驚險又緊張,卻又大有金聖嘆「雪夜讀禁書」的「不亦快哉」。



    武林同好熱血推薦



      中國武俠文學會會長 劉國輝

      著名文化評論家 陳曉林

      著名學者 龔鵬程

      師大國文系教授 陳廖安

      著名作家 蔡詩萍

      武俠小說評論家 林遙

      台客武俠教主 施百俊

      新武俠作家 時未寒、小椴



    名家推薦



      ●煌煌七十餘萬言,雖未占篳路藍縷之先,卻勝在集大成,於武俠小說之起源、發展、流派、現狀、特色條分縷析,一網打盡,足為鼎鼐之論。資料之詳實,無出其右;識器之卓見,難以逾越;尤其對武俠文學摯愛之精神,流淌筆端,貫穿全篇,令天花亂墜,大地作舞,從而使文學史研究在宏大學術敘事之外更具人文色彩與風範。——中國武俠文學學會會長 劉國輝



      ●林保淳先生新著以厚重、扎實和嚴謹的論述,縱論百年台灣武俠歷史變遷與社會影響各方面,足見其治史之得;點評武俠作家作品,穿插各類俠稗秘聞,雍裕博洽,可謂冶雅俗於一爐,融讀趣在一編也!??中國武俠文學學會副秘書長 顧臻



      ●林掌門以數十載渾厚功力,鉤沉抉剔,盡發俠界之幽微,成此煌煌之武俠小說史,豈獨寶島江湖之瑰寶,洵為中華武林之華章也。——北京大學教授?? 孔慶東



      ●保淳教授是我欽敬的俠界老友,三十多年來,他以深厚的古典文學研究功力,教學之餘,致力於武俠小說搜集、研治的基本建設,著述甚豐,成果為海峽兩岸乃至世界華人文化圈矚目,為弘揚中華武俠文化做出了卓越貢獻,乃現今做這一題目者最為勝任、最有建樹者,無出其右。 ——大連大學語言文學研究所所長 王立



      ●林保淳教授大著可大書「新資料,新體例,新識見」九個大字。全書上溯至明鄭時期之武風、清領期之俠客敘事……,下延論及張草、孫曉等一般讀者甚少知曉的作家,尤其大書特書女作家群之創作,可謂武俠小說史學之破天荒之舉。--蘇州大學教授 劉祥安



      ●保淳教授是武俠百曉生,對武俠小說的傳承與發展,尤為熟稔。因時空特殊,武俠小說的流派複雜,文本多變,而能掌握其流變者,保淳之外,實無出其右者。本書雖為舊作翻新,而新中存舊,考鏡源流,卻自成一家。——台大中文系教授 徐富昌



      ●「保二爺」酷愛通俗武俠小說,平日尤好舞「文」弄「劍」。形似「無情」之痼疾,手持「倚天」之利劍,遠涉「神州」大地,俠蹤飄泊於大江南北、黃河上下、長城內外。談「武」論「藝」,威震禹域,「武林百曉生」不虛也。以其深閎之學術底蘊,多彩之江湖閱歷,在「說劍齋」中暢敘武俠小說的發展,闡揚俠義靈魂與人文精神,是一部別開生面,增廣聽聞,拓展視野的不凡讀物。——師大國文系教授 陳廖安



      ●司馬遷傳遊俠刺客,既錄公卿名臣,亦著閭巷布衣。遂令聶政、荊軻等,與曹沫、四公子同見於史傳。林先生一書頗得太史公遺風。運如椽之筆,繪台灣武俠之全景。使司馬紫煙、高庸、獨孤紅諸家,得以與金、古同垂名於俠文學史。日月雖盛,不蔽群星。滄海雖闊,不遺驪珠。鉤其玄要,顯其幽微,林先生可謂俠之史遷矣。??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武俠作家 步非煙



      ●「哪個人不曾在年少的心頭,有過「俠」的嚮往與豪情!不管俠士或俠女,這一條江湖武林的脈絡,唯有我的學長林保淳博士,最能大開大闔,講出他的武林秘笈。」——著名作家 蔡詩萍



      ●本書結構清晰,詳略得當,融匯學術理論與藝術形象,文采斐然,論斷精審,寫得精彩好看,讀來興味盎然。——武俠小說評論家 林遙



      ●林保淳先生用不偏不倚的文字,詳實客觀的角度,從各派武俠名家的筆法、文意、時代背景等對作品進行多方位解讀。尤為獨到之處,還通過作者的生平經歷衍射出作品之中獨有的光華。——新武俠作家 時未寒



      ●很欣喜地獲知本書完稿,或許,我們可以借助林保淳先生的努力,在這長序列的作者史裡更加明白地知道,古龍先生那些語境產生的原因與環境。恰所謂——鐵馬秋風今何在,檀板紅牙且道來——新武俠作家 小椴



      ●如果你在寫武俠小說而保淳老師不知道,相當於你根本沒寫過,就像你打職棒沒進名人堂。因此,保淳老師要我寫推薦時,我只想開心大叫:「媽!我和古龍放在同一本書裡,爽啦!」——台客武俠教主 施百俊(達樂)



      ●本書研究視野既廣且深,對武俠文本的考探求真求實,堪稱目前對武俠研究文獻掌握度最為完備者,全書不僅上下縱橫武俠小說發展脈絡,更能從微觀上詮解流派特色,並深入單一作家剖析其精神風格、寫作藝術、技巧優劣及影響,令人於字裡行間埋首閱讀文字之時隨之波瀾起伏,驚心不已而欲罷不能。——嶺東科技大學教授 胡仲權



      ●「史」的建構需有強大的閱讀力、領略力及邏輯組織力,最後再輔以流暢而嚴謹的文筆,方能成就不朽之名山;而素為我景仰、博識武俠的林保淳教授,正是兼備如此能力之人,無疑的,此書必能打通你對武俠的任督二脈。——真理大學教授 蔡造


     





    ※【目錄】上冊

    【推薦序】可以信今垂後的武俠良史? 龔鵬程

    【推薦序】十年磨一劍 今朝把示君 陳曉林

    【自序】一甲子以來的武俠文學 林保淳

    【名家推薦】



    壹、【發軔篇】——台灣武俠小說的前世今生

    ◎第一章 靡不有初——台灣與武俠?? ??? ??? ?

    第一節 台灣武風與歷史上的俠客

    第二節 日據時期的武俠小說



    ◎第二章 武道東矣——舊派武俠傳衍下的台灣武俠小說(一九五○年代)?? ?

    第一節 台灣光復初期的政經文教概述

    第二節 台灣武俠的發軔——郎紅浣、伴霞樓主與成鐵吾

    一、台灣武俠的先行者——郎紅浣

    二、紙上江湖的發端——伴霞樓主

    三、歷史武俠開生面——成鐵吾的反清小說

    第三節 台灣武壇「三劍客」——臥龍、司馬與諸葛

    一、「爭霸江胡」臥龍生

    二、「吳樓居士」開新猷

    三、還珠後勁說諸葛



    貳、【發展篇】 風雨如晦——政治與輿論陰霾下的台灣武俠小說(一九六○年)

    ◎第一章 「暴雨專案」浩劫?? ?

    第一節 國府遷臺後的圖書管制政策

    第二節 「暴雨專案」的實施過程

    第三節 97種查禁武俠小說目錄及查禁目的分析

    第四節 「暴雨專案」的影響



    ◎第二章 胡適風波與社會輿論?? ??? ??? ?

    第一節 武俠小說是「下流」的?

    第二節 社會輿論的反響



    ◎第三章 一九六○年代台灣武俠小說的盛況——從兩部「奇書」說起?? ??? ?

    第一節 接力小說《武林十字軍》

    第二節 洪嘯《八寶圖》



    ◎第四章 台灣武俠小說的「流派」?? ??? ?

    第一節 所謂「流派」

    第二節 台灣武俠「九大門派」概說



    參、【流派篇】——台灣武俠小說的流派

    一、「江湖爭霸」派

    ◎第一章 一代正宗臨俠壇——臥龍生小說論?? ?

    第一節 臥龍生的創作之路

    第二節 臥龍生作品述要

    一、《飛燕驚龍》

    二、《玉釵盟》

    三、《天香飆》

    四、《無名簫》

    五、《素手劫》

    六、《金劍雕翎》

    七、《春秋筆》

    第三節 公道持論說臥龍



    ◎第二章 《王者之劍》霸江湖——易容武俠小說論?? ??? ?

    ◎第三章 「大美一美」慕容美?? ?

    第一節 結構出奇的《風雲榜》

    第二節 詼諧奇詭的《天殺星》

    第三節 無奇不有的《無名鎮》



    二、「才子佳人」派

    ◎第一章 詩情畫意引俠氣——諸葛青雲小說論?? ??? ?

    ?? ?

    第一節 才子風調下的情海波瀾

    第二節 難以突破的文腔文調

    第三節 跳脫蹊徑的兩部書——《奪魂旗》與《石頭大俠》



    ◎第二章 易容變相兩東方??東方玉與東方英?? ??? ?

    第一節 「兩東方」及其武俠小說

    第二節 兩東方的「易容術」模式



    三、「推理奇情」派

    ◎第一章 「奇情推理」司馬翎?? ??? ??? ?

    第一節 司馬翎作品舉隅

    第二節 司馬翎武俠小說的特色

    一、舒徐沉穩——司馬翎小說的特殊的節奏

    二、縝密推理——司馬翎的絕活

    三、精通百家——司馬翎的「雜學」

    四、司馬翎的武功設計與道德關懷

    五、自足生命的開展——司馬翎筆下的女性

    六、女俠的自主情感

    七、司馬翎江湖中的「女智」與「女權」

    八、司馬翎的重新定位



    ◎第二章 武史交輝生紫煙——司馬紫煙小說論?? ??? ?

    第一節 《金僕姑》

    第二節 《大英雄》、《妙英雄》

    第三節 《劍嘯西風》



    四、「諷世喻世」派

    ◎第一章 突梯滑稽諷世態——秦紅武俠小說論?? ??? ?

    第一節 《無雙劍》

    第二節 《武林牢》

    第三節 《冷血十三鷹》



    ◎第二章 武林秘笈大放送——高庸的武俠作品?? ??? ?

    第一節 打破「武林秘笈」窠臼的《天龍卷》

    第二節 短小精悍的《紙刀》



    五、「歷史武俠」派

    ◎第一章 以復古當寫實——雲中岳武俠小說論?? ??? ?

    第一節 雲中岳的生平及武俠小說

    一、《亡命之?》

    二、《八荒龍蛇》

    三、《匣劍凝霜》

    四、《大刺客》

    第二節 雲中岳的「反俠」情結

    第三節 雲中岳的武俠與歷史



    ◎第二章 歷經「三變」成名家——蕭逸武俠小說論?? ??? ?

    第一節 《七禽掌》初締聲名

    第二節 《甘十九妹》出類拔萃

    第三節 《飲馬流花河》取徑歷史



    ◎第三章 民族情仇矛盾多——獨孤紅小說論?? ??? ?

    第一節 獨孤紅生平與作品概述

    第二節 民族情仇的矛盾



    六、「鐵血江湖派」

    ◎第一章 鐵血江湖逞豪強——柳殘陽小說論?? ??? ?

    第一節 柳殘陽生平及作品概述

    第二節 「暴力美學」的省思



    ◎第二章 鐵血江湖外一章——雪雁武俠小說論?? ??? ?

    第一節《血海騰龍》試啼聲

    第二節 《邪劍魔星》邪亦正

    第三節 《佛功魔影》佛魔殺



    七、「鬼派」?? ??? ?

    ◎第一章 「鬼派」源流及代表作家

    第一節 從還珠樓主到《奪魂旗》

    第二節 「鬼派」代表:田歌與陳青雲



    ◎第二章 「鬼派」小說的遣詞用字與風格

    第一節 「鬼派」小說的「用字」

    第二節 「鬼派」小說的風格



    ◎第三章 「鬼派」小說的情節架構

    第一節? 以「隱情」帶動故事發展

    第二節 偏激矯怪的人物性格

    第三節 迅急快速的節奏



    ◎第四章 「鬼派」平議

    【附錄一】「鬼派」武俠作品知見書目

    【附錄二】台灣武俠二十家書目



    ※【目錄】下冊

    【名家推薦】

    八、「新派」

    ◎第一章 從「舊派」到「新派」——台灣武俠小說的蛻轉?? ??? ?

    第一節 取徑於舊派的墨餘生

    第二節? 出入於新舊之間的獨抱樓主

    第三節? 「新派」的先聲——陸魚的《少年行》

    第四節? 港台「新派武俠」成就相對論



    ◎第二章 求變追新開「新派」——古龍武俠小說論?? ??? ?

    第一節 古龍生平與作品概述

    第二節 古龍小說的分期與名作舉隅

    一、「潛龍期」作品概述

    二、「見龍期」作品舉隅

    三、「龍飛期」作品舉隅

    四、「亢龍期」作品概述

    第三節? 古龍武俠小說的特色——「新」與「變」



    ◎第三章 從少年英豪到調和鼎鼐——上官鼎小說論?? ??? ?

    第一節 上官鼎及其武俠之路

    第二節 上官鼎前期作品述要

    一、後來居上的《劍毒梅香》

    二、悲劇英雄的《沉沙谷》

    三、兄弟情深的《七步干戈》

    第三節 政治理想《王道劍》——上官鼎重出江湖

    一、上官鼎重出江湖

    二、武俠中的歷史

    三、《王道劍》與歷史

    四、「王道」與「儒俠」

    五、《王道劍》的省思



    ◎第四章 刀劍叢裡賦新詩——溫瑞安小說論?? ??? ?

    第一節? 溫瑞安與「神州詩社」

    第二節? 先向刀叢賦新詩

    第三節? 《四大名捕》與《神州奇俠》

    第四節? 刀叢裡的武俠詩

    第五節? 「現代派�超新派」的突變



    九、【其他】

    ◎第一章 說書藝人寫武俠——孫玉鑫小說論?? ??? ?

    第一節 奇詭著稱的《萬里雲羅一雁飛》

    第二節 頗堪一觀的《威震江湖第一花》

    第三節 無毒乃丈夫的《無毒丈夫》



    ◎第二章 書劍風流曹若冰?? ??? ?



    肆、【評說篇】

    ◎第一章 日升月恆——台灣武俠小說的特色及其影響?? ??? ?

    第一節? 懷鄉情結與京華想像

    第二節 歷史何有於我哉──去歷史化

    第三節 「武林爭霸」面面觀──台灣武俠小說模式論

    第四節 武俠小說的跨界演出──從影視到漫畫

    一、電視武俠劇的崛起

    二、武俠電影的興盛

    三、廣播與漫畫的迴響

    第五節 武俠創作的內在困境

    一、著書都為稻粱謀

    二、被縱容的出版怪現象

    三、武俠小說創意的枯竭



    ◎第二章 台灣武俠小說的出版與傳播?? ??? ?

    第一節 台灣武俠小說的「八大書系」

    一、「真善美」書系

    二、「春秋」書系

    三、「大美」書系

    四、「四維」書系

    五、「海光」書系

    六、「清華─新台」書系

    七、「明祥─新星」書系

    八、「南琪」書系

    第二節 台灣武俠小說的版式與傳播

    第三節 台灣武俠小說的境外傳播

    一、大陸的「台灣武俠熱」

    二、台灣武俠小說與東亞國家(含港澳)

    第四節 【附說】

    一、台灣武俠小說的收藏



    ◎第三章 台灣的武俠小說研究?? ??? ??? ?

    第一節 台灣武俠小說研究概況

    第二節 「武俠研究」諸面相及相關問題

    一、俠客意義的釐清

    二、「專家/專著」的研究

    三、廣泛的「武俠文化」研究

    四、有待加強的類型研究與灣武俠文學史

    五、亟待建立的通俗文學體系

    第三節 期待一個「武俠研究」的時代



    伍、【衰微篇】

    ◎第一章 「金庸旋風」及其衝擊?? ??? ?

    第一節 金庸小說在台灣

    第二節 「金學」與「定於一尊」

    第三節 「排擠效應」下的誤解

    【附錄】金庸小說查禁書目(據一九七六年版的《查禁圖書目錄》)



    ◎第二章 「後金古時期」的台灣武俠小說(一九八○之後)?? ?

    第一節 武俠老將的「封劍」

    第二節 色情武俠作品泛濫成災

    一、武俠小說中的「情色」描寫

    二、始作俑者的《奇神楊小邪》

    三、色情武俠的淫濫



    陸、【期待篇】

    ◎第一章 女性武俠作家的崛起?? ??? ?

    第一節 台灣女性武俠作家點將錄



    ◎第二章 新秀發新猷?? ??? ?

    第一節? 慈悲佛心說奇儒

    第二節? 蘇小歡《天地無聲》與張草《庖人誌》

    第三節 但開風氣不為師——附論黃易

    第四節



    ◎第三章 溫世仁「百萬武俠小說大獎」?? ??? ?

    第一節 施達樂的《小貓》

    第二節 沈默的《劍如時光》



    ◎第四章 武俠小說的政治、社會批判?? ??? ?

    第一節 張大春的《城邦暴力團》

    第二節 徐錦成的《江湖閑話》

    第三節 樓蘭未的《光明行》



    ◎第五章 孫曉《英雄志》的「顛覆」與「創新」?? ??? ?

    第一節? 孫曉˙《英雄志》˙後現代˙政治

    第二節? 四大主角「觀海雲遠」

    第三節 《英雄志》顛覆中的創新



    結語:無可奈何花落去?? ?

    【附錄】 台灣武俠作家點將錄



    ?





    推薦序



    可以信今垂後的武俠良史

    龔鵬程




      作史甚難。人皆喜歡賞花,花開人聚,花落則散。故黛玉葬花,徒自傷憐,因為撿拾落花確實是令人感嘆的事。唯有曠懷古今之人,才能超越這種傷憐,掃葉拾花,回視盛衰。我曾有詩曰:「寫史欲開天人眼,豈但隨緣掃落花」,所指即此。



      林保淳就是這種人。而且他樂此不疲,已經和葉洪生合作過《台灣武俠小說發展史》,現在又獨力寫了這本《台灣武俠小說史》。反而令人懷疑他畢竟還有林黛玉氣質,林是癡情憐花,他也憐惜台灣武俠小說太甚了。



      當然,這也從另一個方面顯示了台灣武俠小說是個有價值的重要論域,否則哪需如此不斷鑽研?



      他也是最有資格鑽研的人。早歲即浸潤於台灣的武俠小說環境中,幾乎經歷了台灣的武俠說部盛衰的全過程,遍閱群書。爾後收藏禁密,為宇內一大家;又化私為公,在大學創立「通俗文學研究室」,深化研讀、推廣俠義。另也向社會延伸,協助武俠產業化的發展。



      他的優勢,並不僅是對台灣武俠小說的熟稔,入乎其內;更是對整體中國文學的精研功力,所以可以從大視野來看台灣武俠小說。早年我寫《大俠》,辨明俠的歷史變遷,他即協助我,合編成《二十四史俠客資料彙編》。後來覺得台灣武俠小說不是孤立的,當視為近代通俗文學的流衍或發展,所以我們又決定合編《鴛鴦蝴蝶派文學資料彙編》。這書因故沒有正式出版,但還是可以看出我們的思路,而這個思路也體現在他如今這本書上。



      前面說的,是他文獻精熟、視野宏闊。此外他還勤於奔走,到各地採訪耆宿、調研、考證,故所得最多,江湖同道皆尊稱為「武林百曉生」。



      後來我們創立台灣中華武俠文學會、聯絡大陸的武林同道、參與兩岸各武俠文學獎評選、辦武俠研討會、舉行掌門人大會等,他也風塵僕僕,幾乎無役不與。



      本書即得力於以上這些條件,所以資料翔實、論述親切,許多人物都有親身經歷,所介紹的作品也都一一得諸目驗,考證則細細斟酌,評論自道心得,也不故弄玄虛、亂套理論。



      這些都是優點,是他這部《台灣武俠小說史》足稱良史,可以信今垂後的原因,豈止「武林百曉生」而已!



      喝采之餘,覺得還可商量之處,也有一二。其一是台灣武俠小說對俠義精神的發揚、江湖歲月的描繪,如何深刻影響了幾代中國人之心理狀態、人格意識和行事風格,還可濃墨重彩予以伸張。



      其次,他太受一位好朋友的影響,對於台灣警備總部「暴雨專案」的作用過於重視了。台灣的禁書,有亦無,實亦虛、飄風不終朝、暴雨不終夕,不能說對武俠小說的發展沒有影響,但把它看成影響了台灣武俠小說盛衰之關鍵或壓力源,就過甚了。專案出台於一九五九年,而六十、七十年代恰是台灣武俠文學的高峰,足以說明此一事實。



      另外可能是被台灣近年本土化的思潮所限,不免就台灣論台灣,以致六○至八○年代淡化了台灣與香港武俠文化共生共構的生態,九○年代以後,也簡略了台灣武俠文化與大陸共生共構的生態。



      例如我中學時就常讀香港的《武俠世界》、《當代武壇》、《武俠春秋》等雜誌。尤其是後者,同時在香港、台灣、新加坡、泰國、越南、菲律賓、金邊、澳門發行。長期大篇幅、高頻率地刊載台灣武俠小說,如古龍、臥龍生、陳青雲、孤獨紅、柳殘陽、秋夢痕等。



      尤其是古龍,創刊號即首發其《蕭十一郎》,隨後又連載了《三少爺的劍》、《天涯•明月•刀》、《大人物》、《七種武器》、《鐵膽大俠魂》……,直至最後一部《英雄無淚》。跨時九年,近四百期之多。



      這樣的香港雜誌,質與量足可與台灣真善美、春秋、萬盛等出版社抗衡。是他們共構交織,才造就了武俠小說風行天下的輝煌局面,更不用說與之配合的香港和台灣電影業了(古龍的一些小說就是先寫成劇本拍電影的)。故寫《台灣武俠小說史》宜著重這種跨地域、跨文類的環境。



      保淳當然也沒有忽略台灣武俠對港澳的影響,但只把它放在一個「台灣武俠小說的境外傳播」一小節之二中,這樣,我以為還不夠。



      同樣,九○年代以後,保淳認為是台灣武俠小說的衰弱期,無可奈何花落去,名家隱退,新秀失色。此等論斷,我以為也是他的林黛玉葬花情節又犯了。在九○年代以後,台灣武俠文化與大陸共生共構的生態下,溫世仁百萬武俠小說大獎辦了十年,兩岸的武俠文學會也在大陸策劃了七次武林大會,港台武俠文學與作品更是大量發行於大陸。所以不是衰微而是擴大。在廣袤的場域、新媒體的情境中進行新的發展。我們述史的人,應注意歷史的歷史性,不能在舊場域、舊媒體、舊文類型式中自憐自嘆。



      所以,他認為「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時代,才是最值得大書特書的。他其實也有見於此,故終篇叫做「期待篇」。這是《周易》終於「未濟」之意,也似乎是他《台灣武俠小說史》還準備要繼續寫下去的預告。



    推薦序



    十年磨一劍?? 今朝把示君

    陳曉林?? ?


    ?? ???????????????????????????? ?

      長期來,林保淳教授對於武俠文學的研究與評析,投入之深,用功之勤,不但是台灣文史學界眾所週知的實況,而且也久已為兩岸三地稍為關心武俠小說發展狀況的學術同行,乃至讀者大眾所共知共鑒。自兩岸開放交流以來,舉凡以討論武俠小說為主旨的學術研討會,幾皆可看到他的身影,在會上他也常有相關論文發表;而台港或大陸凡有值得重視的新一代武俠作品出現,他亦常會應邀撰文評介,從而與武俠創作的新勢態保持同步關注。



      事實上,林保淳從中學時代起,即對閱讀武俠小說感到興味盎然,其後一路進學直到取得博士,這項興趣始終不減;嗣後在學術耕耘上亦鎖定武俠研究為重點,甚至在他引領下,已培植了不少位以武俠文學、武俠名家為論文專題的碩博士畢業生。因此,他的確與武俠文學結了終生不解之緣。而他對台灣近現代武俠小說的崛起、發展與演變,更是目擊身歷,瞭如指掌,與多位出色的武俠作家甚至頗有交誼。因此,他來撰寫台灣武俠小說史,自是駕輕就熟,左右逢源。



      保淳曾在二○○五年和在全球華人界率先深研近現代武俠名家名著的葉洪生先生合作,出版〈台灣武俠小說發展史〉,是為兩岸有系統的武俠小說史開山之作,迄今仍不失其孤明先發的重大價值。唯以該書斷版已久,且因故未能修訂重版,以致對某些重要武俠作家、作品念茲在茲的有心人士一直企盼能有較新穎而更完整的相關史著出現;現在這部武俠小說史則可謂是在千呼萬喚之下,由保淳以「十年磨一劍」的功力和勤謹,回應廣大讀者及相關學界需求的一部心智結晶。



      當年在現代武俠小說開始綻放姿采之初,白話文運動的倡議巨擘、曾以撰寫「水滸傳考證」而洋洋自得的胡適,分明沒有寓目過其間的精華之作,竟率爾一筆抹煞武俠小說的價值;故而從葉、林合撰的史著到這次保淳自撰的本書,皆將胡說和當時國府以所謂「暴雨專案」查禁民國時期武俠小說,並列為台灣武俠寫作的沉重「陰霾」。然而,胡適早年引導文史論著的那本《中國哲學史大綱(卷上)》所標榜的「明變」、「求因」、「評判」三個論述判準,本書的撰寫倒是完全符合其要旨,而且「明變」不只縷述個別作家流派的風格變化,還追溯影響現代台灣重要武俠作家的民國時期名家,如還珠樓主、王度盧等「北派五大家」之路數與特色;「求因」更觸及到當初渡海抵台的作家群在苦悶年代寫作,筆下心底藉武俠情節而隱隱流露的思鄉情懷與文化尋根的意向。



      至於「評判」,則剖析各名家、名作的菁蕪得失,分別給予恰如其份的定位與評價,自是熟諳台灣武壇起伏興衰的保淳出色當行之事,娓娓寫來,前後呼應,令人展讀時每有擊節讚賞的意趣。當然,「評判」若能恰如其份,其實需要一個醞釀的過程,也需要一段沉思的時期。對於葉林的前著,當初筆者在鼓掌之餘,也曾向保淳指出:可惜未能充分體認和評定古龍作品的重要性和卓越性,甚至為了突出某一兩位作家,還不無刻意抑低古龍創新成就之痕跡。事實上,古龍不止在武俠小說創作上、甚至在現代中華文學史上都有不可磨滅的貢獻。我曾特地強調,試想:假如從台灣武俠史中,抽去了古龍其人其書,就武俠小說的文學性和感染力而言,是否立即失去了最扣人心弦的光彩與魅力?而若沒有古龍其人其書,整個台灣武俠小說界相對於香港的金庸是否會顯得黯然失色,又怎可能分庭抗禮?所以,古龍作品乃是台灣武俠的頂梁柱,進而為華文武俠小說賦予了靈氣洋溢的新貌,殆屬不爭之確論。



      保淳大概聽進去了,加以他自己再反覆細閱、咀嚼、吟味,故在本書中,他給予古龍的篇幅最多,較排第二位的司馬翎多出一倍以上,對古龍作品的評析也非常到位,足見他從善如流的學者氣度。此外,我曾提醒道:司馬紫煙也是台灣武俠界一位重量級作家,風格多變,卻皆能自成局面,前著對其一無著墨,似不甚妥。保淳在本書中對司馬紫煙的地位給予肯定,對其代表作如《金僕姑》、《大英雄系列》作了詳實的評判,使武俠小說史不致遺漏一顆閃耀的明珠,值得欣悅。其實,文壇上另一位重要的「司馬」--司馬中原,雖不以武俠作品見稱,其鄉野名著如《狂風沙》、《路客與刀客》深具武俠意味和內涵,或亦可納入介述。



      本書對於台灣俠壇上一位特立獨行的重要名家上官鼎,作了濃墨重彩的描述和賞析。上官鼎雖是三兄弟共同筆名,主力自是既為化學博士、又主導過台灣科技發展、甚且曾任閣揆的劉兆玄。早年以替古龍續筆《劍毒梅香》一鳴驚人,其後以《七步干戈》等悲劇俠情名作膾炙人口,辭卸閣揆後不忘重溫舊夢,又以長篇新著《王道劍》引起矚目。凡此,保淳論述甚詳,堪稱中肯平允。對於早年以諧趣兼奇詭風格寫下系列武俠,後來隻手創立佛乘宗的奇儒其人其書,保淳由於相當熟稔,所以介述甚詳。此外,對於俠壇後起之秀如蘇小歡、施達樂、沈默,以及本屬純文學作家如張大春的《城邦暴力團》,偶而涉筆成趣如徐錦成的《江湖閑話》,樓蘭未的《光明行》,尤其,對網路作家孫曉寫作長達二十年的《英雄志》,均有中肯到位的評介。就武俠史的撰作而言,本書已賅蓋至當前此刻。



      台灣武俠小說對兩岸三地,乃至全球華文界的文學寫作,均曾產生明顯的影響。古龍那快節奏、蒙太奇、警句式的書寫業已導引時潮,甚至連純文學寫作亦步武其後。香港、內地的武俠創作,受古龍風格的影響之大,殊不下於金庸風格,因為金庸作品每依托於歷史,而中華歷史之遞嬗、轉折或衝擊時代的故事,在新起網路武俠作家們的爭相運用下,無論代入、穿越,或虛擬,皆已近乎羅掘俱窮。而古龍那種以現實人生、俠義情懷為大背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式的體悟和超越,由於可以發掘、開拓人性的深度和廣度,卻仍有取之不盡的潛在資源。



      而即使就狹義的交互影響而言,如金庸誠然廣泛影響了兩岸武俠寫作,香港的司馬翎卻是在台灣寫出了成熟期的各主要作品,這些在台灣產生的作品回過頭影響了香港的黃易;而黃易的玄幻及異俠作品又深刻地影響了兩岸新生代武俠作者的創作走向或題旨設定。又如,古龍強烈影響了在台灣時的溫瑞安和香港的黃鷹等優秀作者,而溫瑞安到香港後,其作品又強烈影響、乃至引領了香港的漫畫、小說、電影、電視,又經由香港,影響了內地新生代作家、導演,以及電玩的題材和製作。黃鷹的作品酷肖古龍,也帶動過內地和東南亞一股新武俠風潮。由此看來,從本書可以引伸討論或探索的課題,其實不勝枚舉,且率皆非常有趣。



      而所有這些或嚴肅、或有趣的討論,事實上目前在兩岸三地各個與武俠論壇有關的社交網站,幾乎每天都在熱烈進行中。對某位武俠名家的風格特色及其發展變化,對某部武俠名著的內容指向及其潛而未現的題皆,對某些武俠人物的行為表現及其可能無意識的嚮往與期欲……熱心的網友們所發表的議論,有時精彩絕倫,想像力之豐富,更不時令人嘆為觀止。然而,由於對所討論的某位武俠名家、某部武俠名著的基本資料,例如創作的時日、發表的刊物、佚失的文本,未必有所掌握,於是所發揮的論點便不免失焦,往往辜負了那些精彩絕倫的議論。因此,像本書這樣經過長期蒐集、篩選、檢索、研究,而後始以有條理、有系統的清暢文筆所撰作的《台灣武俠小說史》,對於當今兩岸三地均相當熱鬧的武俠講壇參與者而言,堪稱是適時而至的資料庫及方便實用的參考書。而對喜歡武俠小說、有意多看些名家代表作的廣大讀者而言,本書則不啻是提供順流而下地品賞各階段、各門類精彩武俠小說的導覽,讓人放懷欣賞,進而盡情享受閱讀之樂。



      現在,據說是武俠沒落的時代,因為網絡的普及與娛樂的多元化,以及網絡上鋪天蓋地火紅一時的奇幻、修真等「爽文」層見疊出,武俠小說看似被擠壓到了邊緣。但只一味以打怪升級、開掛自爽直達無厘頭之極境的「爽文」,畢竟缺乏讓人回味品賞的意趣,故顯然已漸無以為繼。而以現實人生、俠義情懷為大背景或大舞台的武俠創作,只要再絡繹有新的優秀作者出來,以富含文化內蘊的好文字,寫發掘人性深度的好故事,例如海宴原作的《琅琊榜》,形式上雖非現今人們熟悉的武俠說部,內蘊上卻分明大有俠義情懷,像這樣雅俗共賞的作品若能不時出現,必可為武俠文學拓闢出別開生面的新高潮與新視域,殆可斷言。



      許多年前,就已聽聞武俠小說、武俠精神「沒落」了。當時,悵然若失之餘,我曾寫過下面一段文字作為回應:至少,我們還可聊以自慰的是,曾經有那麼多狂飆突起、雷霆乍驚的英雄行徑,那麼多壁立萬仞、橫絕四海的俠者形象,在中國的歷史上(或小說中)放射過奪目的光彩。就像一簇簇燦爛的流星,倏然劃過夏日沉寂的夜空,綻放著格外亮麗的星芒!其實,後來冷靜回想便明白了:武俠精神、俠義情懷是不會消失的,而以發抒武俠精神、俠義情懷為宗旨的武俠創作,也不可能長期處於低潮。如今,欣見保淳推出他多年詮述武俠文學,厚積薄發下所結撰的新著《台灣武俠小說史》,大有「不信青春喚不回,不容青史盡成灰」的恢弘氣概,喜慰之餘,尤有吾道不孤的奮揚感受。




    其 他 著 作
    1. 林保淳出手:全民下架貪腐集團
    2. (中國)台灣武俠小說史(上下)【作者限量簽名套書】書衣收藏版◎隨書收縮出貨【首刷附贈:《新武俠一甲子:名家名作風雲》
    3. 夜深忽夢少年事
    4. 俗文學二十講:民俗與節慶
    5. 縱橫今古說武俠
    6. 中國古典短篇類型小說選
    7. 俠客行:傳統文化中的任俠思想
    8. 三姑六婆 妒婦 佳人:古典小說中的女性形象
    9. 傲世鬼才一古龍: 古龍與武俠小說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10. 臺灣武俠小說發展史
    11. 二十四史俠客資料匯編
    12. 解構金庸